〖 舌尖上的年夜飯 〗——未來篇
💡
過完年,相信大家已經吃到嫑嫑了
那麼30年後的團圓飯,會是什麼樣子呢?
在決定以30年級距,做出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種形態的年夜飯後,發現我們對「味」的想像非常 #寬廣奇幻,像是漂浮太空、膠囊食物、人造肉;又帶點 #警世悲觀,像是被海洋垃圾填滿的年年有魚,或廢墟中的團圓桌。
幸運的,我們遇見 【食物設計】設計在舌尖-Food Design Space 詹慧珍,她協助我們把對未來天馬行空的想像,化成真實的食譜,透過她對社會有透徹洞察,與大家分享充滿開創性的靈感,也謝謝食態 FOODTYPE的食材支援 :
未來看似遙遠,但事實是 #未來是由每一個現在堆積而成,
未來即是現在,未來和現在脫離不了關係。
在未來,傳統畜牧肉品資源無法提供給所有人,導致盤中飧裡的型態改變。昆蟲,不僅提供人類所需的營養還能緩和地球暖化,故「#昆蟲蛋白」將逐漸取代傳統畜牧蛋白,成為主流食物。
📍昆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,故常是拉丁美洲與非洲傳統飲食很常見的食物。除了高蛋白質、低脂肪,昆蟲的低飼養成本、低污染,更被聯合國視為解決人類糧食問題、環境污染及對抗全球暖化 #最好的未來食物,現在,「#昆蟲入菜」可是世界各國最夯的新興產業之一。
然而,因為社會環境與飲食文化差異,現今台灣大多數人無法接受吃蟲,也害怕看到蟲體本人,但我相信 #未來人們對於食物的定義是可以改變的,食物教育就是一種方式,就像是龍蝦以前是給囚犯吃的食物,而現在卻被視為昂貴的佳餚,對一種文化背景的人來說是噁心的東西,也許對另外一種文化背景的人來說卻是美味✨
但坦白說我必須承認,吃完整形狀的昆蟲真的不會讓我引起食慾,想當然,也不會引起你們的食慾。所以這次嘗試將蟲蟲磨成粉,#讓你感覺不到蟲蟲本人的存在,畢竟在其他國家有蟋蟀麵包、蛋糕 、餅乾,這次則因應過年年菜做成在華人文化裡年菜中最具代表性的餃子🥟,將蟲蟲做成餃子皮,而不是蟲體本人入餡,那是不是能降低一點心理障礙?
畢竟昆蟲入菜,可是食品飲料產業的全球趨勢,
我們怎能不跟上、不試試呢!
🚀你對未來有著什麼想像呢?
#馬上留言與我們分享,相信30年後回頭看看
一定會非常有趣呢!
-
:: 總籌 / 攝影 Nick Li
:: 食物設計 詹慧珍
:: 場景造型 Pin Ting Lo
:: 企劃 / 文案 詹慧珍, 陳宣澍
:: 企劃協助 Jamie, Shelly, 曼岑